杏耀平台网站首頁

杏耀平台网站網站xml地圖
黨支部工作“立項活動” | 人工智能賦能思政大課堂“344”育人新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發布時間:2022-07-17 供稿單位:黨委工作部(宣傳部) 動態瀏覽次數:4614

一、項目簡介

批准項目立項的黨組織名稱: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黨支部
項目起止時間:2018年6月-2023年7月
支部黨員數和參與活動的黨員數🫗:6人/6人
支部所在單位中心工作🧝🏽‍♀️:負責杏耀平台思政課教學教改與科研,協調“三全育人”“課程思政”工作

本項目自2018年《 “互聯網+1+4”混合式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模式構建》獲得省級教育成果獎後,在學院黨委的直接指導下,由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進一步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在人工智能賦能思政大課堂方面加大探索和實踐的力度。

人工智能主導的信息技術時代,賦予了高等思政教育新的內涵⚇,更加強調了“人的維度”🫸🏽🧛‍♂️,杏耀平台网站-《杏耀共创辉煌》未来从这里开始!自2013年開始,依托網龍網絡公司的企業資源與技術優勢🏔,面向社會大課堂,“3”方力量共同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于並探索了“互聯網+思政”的教育教學改革新路徑。自2018年始至今📅,結合時代互聯網經濟發展的需要和趨勢,緊跟時代步伐,開始探索人工智能時代的“新課堂👩🏿‍⚕️、新思維🧝🏿‍♂️、新模式”特性以及對教師新角色、新素養的塑造。

九年多來🪕,基于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部(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組織實施,協調校企社會“3”方的優秀資源,集合了教師、學生、企業員工、社會力量“4”方主體共同參與🪿,借助企業VR/AR、AI等先進技術,經曆了“MOOC+思政課”建設🚵🏽🦶🏼、“互聯網+1+4”混合式高職思政教育教學模式構建🗄、高校“VR/AR+紅色文化資源育人”研究與實踐階段以及“AI課件+思政教育+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研究 “4”個階段的探索與實踐🧑🏻‍🦳,在“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這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下重新定位、升級思想政治理論課,從內容體系、教學模式等多方面重塑思政大課堂,服務社會大課堂,從而讓學生真正享受到“獲得感”🥐,讓思政“課堂”真正體現出“時代感”。 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也把企業員工👳、社會群體納入其中🤷🏽‍♀️,成為社會思政大課堂的受益者👩🏼‍⚕️👨‍🚀。為現代職業教育培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求的高素質職業技能技術人才做出貢獻🦃。

二、“立項活動”背景

1.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精神,特別是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杏耀平台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努力開創杏耀平台网站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2.為進一步發揮課程思政課主渠道作用,實現思政課程與通識課程、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同頻共振🕣、同向同行,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使命,挖掘發揮各類課程育人功能🧑🏼‍🚀💌,重塑大思政教育格局。

3.積極探索思政教育教學新方法,打破傳統教育方式🧾,改變高校思政教育教學“枯燥乏味”的傳統印象,通過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和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顛覆了傳統思政課堂教學觀,使思政教育活起來。

4.教育部頒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和“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任務👇,強調了👩‍⚕️:要增強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快對課程和專業的數字化改造,創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5.改變幾十年來思政課堂教學和教育的結構🙇🏿‍♂️、生態和基因,重新改寫思政教育的生態文化和結構形態,推動思政教育和課堂教學的內源性變革與革命🈸,為建立信息化教育資源庫,探索高校思政教育新動力💡,進行必要的改革實踐和探索👳🏼‍♀️。

6.積極響應“課堂革命”號召,經過了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在互聯網經濟的大背景下,結合信息化發展階段性特征與思政課的時代要求👩🏻‍🦯,讓原本物理空間封閉的思政課堂演化成為開放的學習空間👸🏽,實現學生與全球知識信息的互動交流,並完成向全向互動、數據把脈、精准反饋、輕負高質的思政課堂的變革和轉型,有效提煉不同曆史階段的有效思政課革新模式🍦。

7.建立一支適應信息化教育的高素質師資隊伍。部分思政教育工作者思想觀念和教育手段滯後🤦,不適應網絡信息化對學生、對教育教育的沖擊,思政教育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立項活動”做法

1.創新教學方法🏇🏼,實現“VR\AR\AI+思政”教育教學,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開創了思政教育的新路徑👎🏿🙍🏿‍♀️,進一步升華前期“互聯網+思政教育”的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

2.實施基于知識點為核心的教考分離改革和電子書包建設🧒🏽🍓,開發了為教學、教輔與管理提供信息化服務的“教育先生”產品體系,建設了滿足“互聯網+”需求的錄播室、資源工廠、未來實訓室和VR實訓室,建成了122門共計2177學時的網絡在線課程,發揮VR\AR+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第二課堂。

3🥸、整合構建思政教育新體系,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實現社會實踐學時與學分的互認🔬,推進社會實踐常態化。

4、培養一支適應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師資隊伍,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質量。

四、“立項活動”成效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關鍵是課堂信息化和智慧化,通過移動互聯網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支持賦能的課堂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過程,通過人工智能加持下的思政課“課堂革命”🤏🏻,以下幾個方面的經驗經過推廣和應用,取得了成效。

1.傳統課堂向智慧課堂轉變,教室成為在線課堂。借助于人工智能👱🏼‍♀️、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VR/AR)等技術,重新設計、呈現全新的學習空間與環境,改變師生傳統的交互方式與學習評價方式🌽🥏。

2.突破班級、年級⛓️‍💥、時空和地域限制,實行彈性學制。可探索建立高校聯盟🦸🏻‍♂️,實現學分互換等更加靈活機制。

3.學習內容和資源開放共享。共享時代,新一代網絡原住民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生活👍🏿、學習和成長🚧,在企業與杏耀平台的共同推動下,先進的技術使他們能在“移動”中獲得全天候的信息和資源,杏耀平台通APP與AI課件的無縫銜接,就是一個很好的示範性平臺。

4.辦學主體網龍網絡公司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方面,逐步邁出堅實的步伐🐈‍⬛,如,經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批准的“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會”正式召開,在開幕式暨“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未來”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網龍網絡公司董事長劉德建,網龍網絡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梁念堅分別發表了視頻致辭,並向海內外嘉賓推介了“2021全球未來教育設計大賽”,認為未來是一個更加智能化的時代,通過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應用于常態化教與學工作,教育和學習也必將變成更有效率(Efficient)🚴🏻、更有效果(Effective)並更具娛樂性(Entertaining)的“3E教育”新形態。

5.辦學主體以學院為樣板💂🏻‍♀️,將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豐富了智慧教學的方式,獲得了業界的認可。公司數字教育產品已在海外200餘萬間教室應用,建立服務全球的數字教育生態圈🤷🏼‍♂️。 作為福建省互聯網龍頭企業,近年來網龍將AI📪、VR/AR、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到教育各個細分領域,同時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助推"數字海絲"建設,推動數字教育“中國方案”走向全球🫄,成為以數字教育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6.人工智能賦能教育逐步結出碩果。2021年3月,福州市教育局聯合十部門發布的《福州市杏耀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行動計劃》為指導🧏🏿‍♀️,倉山區教育局積極響應😗,引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優質教學資源和網龍網絡公司的數字教育技術,率先在福州市麥頂小學、倉山區實驗小學🧖‍♂️、福州第四十中學等倉山區多所中小學實驗校中,開設針對中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系列課程。該課程內容由中科院心理所依據《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綱要》進行設計,依托網龍旗下福建天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平臺”,相關的課程內容以AI課件、AR、VR💃、動畫資源等形式進行呈現,並在倉山區實驗校的小學五年級和初中一年級試行。

7.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UNESCO IITE)官網發布公告🏜,攜手全球領先的互聯網社區創建者網龍,共同發起“利用人工智能和數字技術進行教師能力建設:教師電子圖書館”項目👯‍♂️。推動互聯網和數字教育行業的教育發展和創新,推動教育與VR🤹‍♂️、AR👷🏼‍♀️、AI🗓、3D🙇🏽、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相結合的全球終生學習社區🎅,在開發數字教育工具和應用方面有著卓越的成果。

8. 在學院前期AI課件建設的基礎上🔄,總結經驗🍍,網龍華漁教育與北師大教育集團達成合作協議🈷️,啟動首批用于幼兒音樂教學的AI課件制作👩🏻‍🦱。華漁運用AI☢️、3D等技術👨‍🎤🤵🏿,模擬真實課堂教學場景,呈現幼兒音樂教學中的知識點,提供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為孩子們帶去更智能化的啟蒙教學服務👦🏽🎏。首批推出的幼兒音樂教學AI課件🧃,將優先在北師大教育集團附屬的12所幼兒園使用🍘。

五、佐證材料(若沒有可不附)

佐證材料包括文字🐫、圖片、視頻等🧎🏻‍♀️‍➡️,占用空間較大,可另行提供拷貝。目錄如下:


杏耀平台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濱海大道999號
杏耀平臺網站